中化资本创新产融服务 提升科技金融 “智”效
中化资本持续聚焦科技与数字化,以打造科技驱动的产融服务生态圈为目标,聚焦科技驱动产融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本篇文章我们将从科技金融视角,观察中化资本及下属企业如何通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产业,促进金融与科技、产业的融合,为中国中化高质量发展贡献产融力量,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产业投资为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度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倾力浇灌。中化资本始终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产融服务创新的方向,通过做强产业投资为中国中化布局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充当先行军,先后投出一系列前沿科技项目。
恒坤股份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先进材料研发与生产的创新型企业,主营业务覆盖集成电路用光刻胶、光刻配套材料及试剂、前驱体、配方化学品等多种电子信息材料。其自主研发的光刻胶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入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填补国内空白,是国内率先在集成电路先进制程得到实际应用并实现批量供货的光刻胶企业之一。
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集成电路生产大国,但目前国内ArF光刻胶基本完全依赖进口,自给率不足10%,国产KrF光刻胶在全球市场占比不到5%,核心技术至今被海外企业所垄断。
秉承中国中化“助力国家化工新材料补短板”的产业使命,中化资本旗下中化资本创投持续关注能够实现“国产化替代”目标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材料,战略投资厦门恒坤,为我国光刻胶乃至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供应链安全贡献产融力量。
恒坤股份仅是中化资本创投在助力科技创新路上的一个案例。诸如专注于行业用电子特种气体的研发和生产的绿菱气体、超高纯工艺气体材料研发及生产的领军者博纯材料等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有中化资本创投以金融力量助力科技创新的身影。
除资金支持外,中化资本创投在投后管理中更进一步,以股权关系为纽带,充分利用中国中化现有优质产业资源与园区资源赋能被投企业。以博纯材料为例,中化资本创投将博纯材料引入泉惠园区内建设新工厂,发展高纯电子特气业务,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发展空间。目前,总投资8.4亿元的年产3300吨电子材料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信托计划为科技创新注能量
2023年4月,中化资本旗下中国外贸信托发行江苏省首单支持民营的知识产权科创票据,以金融创新赋能知识产权,切实解决中小微科创企业融资难题,助推中小微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推进下,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而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也从传统的质押融资、保险、产业基金等,逐渐发展为具有普惠性、创新性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也正是在这种“知产”变“资产”的大势中,中国外贸信托通过科创票据和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将科创企业的无形资产与金融资本实现有效对接,让“沉睡”的专利资产为企业主动“造血”,在纾解中小微科创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持续探索以产业金融助力科技创新的路上,中国外贸信托可谓力智尽出,以信托计划为载体,重点聚焦于高速成长的新兴产业和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成熟产业,通过遴选市场化私募基金管理人或组建优质股权项目资产包,以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和私募股权项目投资为主要业务模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通过全程把控筹、投、管、退等环节,为投资人提供参与企业上市、并购重组的稀缺机会,帮助优质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自2015年开始,中国外贸信托使用公司固有资金参与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累计实缴规模近10亿元,积累了丰富的股权投资经验,形成了涵盖业绩(Performance)、投资理念(Philosophy)、平台(Platform)、团队(People)、流程及合规(Process)的“5P筛选体系”及匹配公司投资偏好与投资节奏的投资组合。截至2023年11月,所投资产组合中共有34家科技创新企业实现在科创板上市,其中不乏华大智造、芯原微电子、峰岹科技、长远锂科等明星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激发科创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2023年9月,中国外贸信托成功设立“外贸信托-五行信源一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方向涵盖汽车、科技、新能源等科技创新领域,致力于通过低碳化和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助力产业变革。据悉,该信托项目所投资产组合中有2家科技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创新保理助力科技企业降本增效
早在2021年,中化资本就携手先正达集团中国共同出资成立益通数科,通过产融工具助力肥易通农业生态平台创新发展,实现“产业+金融+科技”的多赢。肥易通入选“2022鼎革奖——数字化转型先锋榜”,是集行业资讯、物流、交易及金融机构导入等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平台,致力于传统的化肥产业转型升级为数字化全链路生态圈。目前,肥易通已成为农资行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生态服务平台。
如果说为科技创新企业注资是发展科技金融的第一步,那么利用多元化产融工具为平台客户赋能则是中化资本作为中国中化产融服务和投资平台的题中之义。中化资本旗下中化保理调研中得知,处于业务高速发展期的科技平台肥易通对拓展纯信用融资途径有较为紧急的需求。但肥易通下游客户——中小民营企业及化肥经销商在融资市场上不占优势,融资途径和规模受限,在实际采购中往往受限于资金困局导致采购规模承压。
为此,中化保理面向肥易通场景设计了针对“下游销售业务模式”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为产业链薄弱环节提供资金支持,持续加持主业企业夯实产业链生态圈。该业务模式不仅能够为下游经销商提供纯信用、低成本融资服务,还提升了核心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保障下游客户供应量的同时扩大了业务规模,实现降本增效。
目前,该应收账款保理项目已成功落地并平稳运行近一年时间,投放笔均金额为50余万元,满足“小而分散”场景需求,用金融活水助力益通数科创新发展,形成全链条、全方位、全要素的数字生态赋能体系。
新材料保险为“专精特新”保驾护航
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是科技创新,而新材料的创新和运用,是科技创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普遍面临“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困境下,新材料应用保险补偿机制(以下简称“新材料”保险)的出现,为打破国内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困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中化保险经纪吃透首批次新材料保险政策,深入了解企业销售一线需求,并在探索更加多元化风险转移服务过程中,发掘了新材料企业对新材料保险的深度需求,并就此开发了新材料保险。
为积极践行服务中化集团主责主业的宗旨,中化保险经纪首先在中国中化宣导新材料保险,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量体裁衣设计保险方案,有效转移企业生产销售端风险,提高生产企业科研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的意愿。
中化保险经纪积极推动入选“首批次新材料”目录产品的“新材料”保险投保工作,着手开展中化高纤的新材料共保体组建,协助企业进行投保工作。同时,中化保险经纪将持续为入围名单企业提供投保、申报保费补贴以及后续理赔等服务,助力集团按照“战略性好产品”的发展思路,持续稳健推进,实现规模增长与核心竞争力的同步提升。
未来,中化保险经纪将积极践行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多措并举创新险种,助力保障中国中化实体企业新材料保险补贴申请、助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护航“专精特新”企业壮大。
未来,中化资本仍将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遵循市场规律,不断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服务质效,持续巩固壮大业务特色优势,做实做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