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内容

首页    高峰论坛    专家热议智能经济,共促央国企科创投资

专家热议智能经济,共促央国企科创投资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变化,更好地推动投资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央企投资2025·变与不变暨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于328日在北京召开。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央国企投资机构代表、科创型企业代表等近600名嘉宾齐聚北京,共同探讨坚守初心与创新求变,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本届会议特邀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科控股)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索继栓,国家与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国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遨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遨博智能)高级合伙人、联席总裁刘大鹏等四名专家演讲,打造了一场关于智能经济的思想盛宴,进一步凝聚央国企强化科创投资、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机遇的共识。

 

朱民投资智能经济:AI、智能制造、碳中和、数据资产

 

 

朱民指出,投资智能经济是中央政策,推动科创和产业融合,核心在于投资人工智能和科创。中国人工智能的特点是人工智能与科技结合、与制造业融合,这也是中国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中国成功企业,都是科创和制造业的结合,只是载体和模式不同而已。

 

他指出,今天或者两年以前,我们基本走的是规模经济、速度经济,处于投规模的时代,利润越走越薄。到了人均GDP 1.3万元以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我们进入结构变化、科技、效率的时代,需要通过核心的科技和质量把利润空间重新打开。在这种情况下,投资AI、智能制造、碳中和、数据资产,特别重要。

 

对于投资AI,他表示,中国AI集中在垂直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AI在中国,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应用场景丰富,发展空间很大,对应的投资潜力也很大。Deepseek降低了算力需求和数据需求,进而降低成本,改变商业模式和世界,成为中国经济几乎全面科技化的重大推动器,正在推动人工智能大规模向制造业迁移、在未来18个月内开源催生至少几十个类似的大模型、带动算力基础设施产业链发展起来。中国企业正在发展包括基础设施、交互终端、大模型平台、大模型应用等在内,国内外相融通、内循环和外循环相融合的智能产业链。

 

对于投资智能制造,他指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是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30.3%。改革开放40年,前20年我们把中国制造业做到全国最便宜,后20年做成全国最便宜、最好,未来20年要做成全球最便宜、最好、最高科技。近年来,中国制造业集群稳步发展,制造业投资从2017年开始提升至当前占全部投资的50%,但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是弱项。中国制造业核心优势是人工智能+硬件,从PC走向手机、智能眼镜等智能装载、智能电动车、机器人,最终走向通用智能。除了自动驾驶、具身智能,中国制造业还有很多场景等待智能化,人工智能基础的生产性服务业一定会发展起来,这些都是巨大的投资领域。

 

对于投资碳中和,他认为,碳中和是中国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抓手,是后40年新的、可能引领世界的增长模式。绿色投资,几乎看不到底。中国十四五规划定了45万亿元的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该领域的投资,短期助力经济增长,长期推动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第一条是能源革命,光电一定会打败煤电。我国氢产业链正在发展起来,氢的生产成本如果降至1.5美元/公斤,几乎满足生产条件。中国计划新建286座核电站,核电一定是未来的投资。中国电网领先全球,为支持新能源发展,电网改革是必然的事情。

 

对于投资数据资产,他提出,数据就是资源和资产,就是未来的生产力。中国是数据大国,要走科技大国之路,必须盘活数据。我们已界定数据的持有权、生产权、交易流通权,激活数据价值。财政部已宣布数据资产可以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从国家层面正式承认数据是资产。所以,数据的金融化发展非常快。2025年是数据大年,国家推动地方政府开放公共数据,催生不同使用模式,数据作为资产、资本的价值得以体现。当然,数据大潮还有很多路要走,正在建设的数据产业链将稳步推动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

 

他还指出,科技投资对于今天整个经济发展和转型,对于中美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尤为重要。现如今,投资逻辑发生根本变化,核心是ToBToB和中国制造业结合的场景无限丰富。ToB不会带来百倍收入,但是缓慢上升,持续时间长。ToB只要做到端到端,不断内循环,数据不断产生,效应不断提升。AI、智能制造、碳中和、数据资产叠加在一起,世界无比精彩。希望大家扔掉以前的概念,拥抱新浪潮,成为未来的赢家。

 

索继栓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下的科技资本

 

 

索继栓指出,中国坚决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时代需要、战略需要、安全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科学产生技术,技术推动科学,二者相互促进,密切相关。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直接影响国家兴衰以及国家地位在全球竞争格局的升降。目前,世界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前夜、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技术革命带动工业革命,催生新产业。历经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全球已进入新的科技时代,即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博弈最前沿主战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呈现出深度融合、加速迭代的趋势。

 

他表示,中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关键材料、重要产业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错配,资源分散与机制问题是核心堵点。要突破当前堵点,需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生态的三重驱动、相向而行。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力量,推动国家战略牵引、市场机制协同、资源集中突破,集中力量突破系统性问题。对此,科技资本要承担更为重要的使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催化剂。

 

他提出,现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资本变革,是资本的科技化,是国家支撑、资本形态融合、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股权投资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枢纽,可以为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创新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在多重因素影响下,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延续低温,募资、投资、退出市场规模和交易数量都在收缩。国有资金主导地位愈发提升,重塑市场格局与产业生态。但是,要实现资本对科技创新更进一步助力,需要扭转缺乏内生性协同关系的问题,也需要与长期耐心资本更加适配的机制设计、制度保障、资本市场环境、退出渠道等。

 

他介绍,国科控股自2002年成立以来,三链联动,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科学院企业在航空航天、高端仪器装备等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一批制约发展的核心技术得到突破。国科控股已构建母子基金相互支撑、相互联动的生态体系,成长为国内科技投资领域耐心资本投资方阵,有力推动资本要素向中国科学院早、中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以及硬、卡、替领域聚集。希望与各位行业同仁一道,共同发挥新时代背景下科技资本核心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江磊人形机器人产业观察与未来展望

 

 

江磊介绍,国地中心成立于20245月,面向人形机器人行业硬件门槛高、软件算法难、软硬解耦难、知识积累难、人才聚集难、安全应用难等共性问题,推动共性技术研发,致力于构建开源生态体系牵引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开发者、硬件、数据开源生态体系,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目前,国地中心已上线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penLoong,已推出全球首个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已启用全球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开源训练场。

 

他指出,人形机器人拉动经济,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2035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中共中央、国务院已出台政策,研究设立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人形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即将迎来ChatGPT时刻。千行百业转型升级迫切,纷纷官宣入局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预计在2025年应用前景广阔,高价值飞轮基本形成。

 

他表示,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人工智能、训练场和开源生态的集大成者,机器人的通用AI基础大模型可将具身智能具象化。具身智能需要大数据、大算力和大模型的支撑。当前,规模法则(Scaling Law+后训练(Post Training)正在引发人形机器人的操作基础大模型的新热潮。在智驾领域,完全端到端的自动驾驶大模型上车,将带来L4自动驾驶的终局。英伟达可能再次超越时代,成为人形机器人基础通用模型的基础设施。国地中心推出的OpenLoong项目,是世界首个采用强化学习的分层策略模型。总体而言,具身智能产业极速爆发,技术尚未收敛。

 

他提出,2026年是人形机器人进入10万台/单品的重要门槛,将进入通用化时刻;双足人形机器人正在呈现完全端到端的发展趋势,双足行走大模型将成为新的核爆点;具身智能,解决机器人的行走,操作和交互技术瓶颈,考察的是软硬一体化能力,否则很难落地,预计人形机器人基础大模型将要全面爆发。展望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四位一体生态未建立,小批量可量产,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待瓶颈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刘大鹏具身智能创新发展实践浅论

 

 

刘大鹏指出,具身智能具备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涵,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建设的重要引擎。市场需求极为庞大、长期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产业集群效应显著、人才和创业生态良好等因素,驱动中国成为具身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沃土。随着政策持续加码,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正走进科技发展的舞台中央。智能化技术将进一步放大机器人对工业领域人类劳动力的替代作用。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2028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预估可达411000台。

 

他表示,人工智能发展线是从理性主义到深度学习,机器人发展线是从自动化工具到直接影响物理世界的智能体,具身智能则是两条发展线的汇聚点、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作为新兴技术,具身智能仍然面临训练数据与模型能力等多重挑战。可喜的是,世界模型正在打造具身智能技术进步的演武场弹药库,数据赋能、联盟与开源数据集驱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增长。人形机器人则是具身智能的一大进步,适用场景广泛,头部企业入局产业化发展有望提速。

 

他介绍,遨博智能成立于2015年,已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合机器人链主企业、协作机器人链主企业,2024年行业首家销量突破30000台。遨博智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进全栈式产品研发,已自主研发遨博新一代机器人控制器软件系统平台,实现人形机器人本体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遨博智能机器人已实现多行业、多领域批量应用。

 

四名专家分别从学术、产业和投资视角,综合解读智能经济发展,是本次会议的精髓所在,有利于参会机构,尤其是央国企投资机构进一步深化对于智能经济的认知,会后务实推动科创投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不移地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同时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浪潮,牢牢把握智能经济发展机遇,更好地推动资本赋能中国未来产业发展壮大。

2025-04-08